X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重要】临帖,你是“傻临”还是“巧临”

  在书法培训班学习临帖过程中,“傻临”和“巧临”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与方法:

  “傻临”的表现

  缺乏读帖观察:不认真读帖,对字帖上字的笔画形态、结构特点、笔法变化等缺乏深入细致的观察。拿到字帖就匆匆下笔临摹,没有看清笔画的长短、粗细、曲直,以及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呼应情况,导致临写的字与原帖相差甚远。例如,写颜真卿楷书时,没有观察到其笔画起笔多藏锋、行笔沉稳有力、收笔饱满的特点,只是随意书写,无法体现颜体的韵味。

  机械重复书写:单纯地重复临摹,不思考、不分析。每次临写都只是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去写,不考虑原帖的笔法和结构规律,即使发现临写的字存在问题,也不加以改进,继续盲目地重复错误。比如,临习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一直没有掌握其严谨的结构特点,却反复以同样不正确的结构去书写。

  忽视整体风格:只关注单个字的临摹,忽略了字帖的整体风格和神韵。不理解原帖的笔法、结构、章法是如何相互配合,共同营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的。所以在临习时,虽然单个字看起来有几分相似,但整幅临作却缺乏原帖那种浑然一体的气质和韵味。

  “巧临”的做法

  深入读帖分析:在临帖前,花大量时间认真读帖。仔细观察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动作,分析笔法的运用,如中锋、侧锋的转换,提按、轻重的变化等;研究字的结构规律,包括重心、比例、对称、疏密等关系;还要体会字帖的整体风格和神韵,如笔画的节奏感、墨色变化等。例如临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通过读帖了解到其笔法细腻多变,字的大小、疏密错落有致,整体风格潇洒飘逸,这样在临习时就能更有针对性。

  带着思考临习:边临写边思考,将读帖时分析得出的结论运用到实际书写中。每写一笔,都思考这一笔与原帖的差异,及时调整用笔和书写动作。遇到难以把握的笔画或结构,停下来仔细研究,找到问题所在并加以解决。比如临写赵孟頫的字,发现某些笔画的弧度和粗细变化难以表现,就通过多次尝试和分析,找到合适的用笔方法。

  多种方式结合:采用多种临帖方式相结合,如对临、背临、意临等。对临能准确把握笔画和结构;背临检验对字帖的记忆和理解程度;意临则在掌握原帖精髓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理解和创新。先进行对临,力求形似;熟练后尝试背临,强化记忆;最后进行意临,培养自己的风格。例如,在对临颜真卿《祭侄文稿》一段时间后,进行背临巩固,再在意临时适当调整笔画的节奏和形态,探索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总结归纳规律:临习过程中,善于总结归纳字帖中的规律和特点。将相似笔画、结构类型进行分类整理,找出通用的书写方法和技巧。比如,总结欧阳询楷书中不同类型的竖画写法,以及左右结构字的搭配规律等。通过总结归纳,加深对字帖的理解,提高临习效率。


2025-05-14

查看附近校区

汉翔是以“用东方经典滋养生命”为己任,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互联网技术、现代教育方法和运营服务标准相结合,自主研发了全套标准化线上线下教学、服务体系与工具,面向儿童和成人,提供琴、棋、书、画在内的线上及线下传统文化教学服务的平台。

北京博文汉翔技术培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京ICP备10056443号

168330oper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