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楷书爱好者的通病汇总

  楷书爱好者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共性问题,以下是书法培训老师从笔法、结构、临摹等方面进行汇总:

  笔法方面

  起笔收笔刻板:很多楷书爱好者在起笔和收笔时,过于刻意追求某种固定的形态,比如起笔一定要有明显的顿笔,收笔必须回锋成一个标准的形状。这使得笔画的起收显得生硬、机械,缺乏自然流畅之感。例如写横画,本应根据字体风格和书写节奏自然起笔,却因过度强调顿笔而使起笔处臃肿;收笔时为了回锋而回锋,破坏了笔画的连贯性和书写的节奏感。

  行笔用力不均:在行笔过程中,难以保持均匀的力度。要么用力过大,导致笔画僵硬、呆板,失去了楷书笔画应有的灵动性;要么用力过小,使笔画软弱无力,缺乏筋骨。比如写竖画,可能一开始用力较重,到中间突然变轻,最后收笔又用力过猛,整根竖画显得参差不齐,没有挺拔、稳健的美感。

  中锋运用不当:虽然知道楷书强调中锋用笔,但在实际书写中,不能很好地掌握中锋的运用技巧。要么笔锋偏离中心线,导致笔画一侧光滑,另一侧粗糙;要么过于执着于中锋,使书写动作变得笨拙,无法灵活转换笔锋,影响书写的流畅性和笔画的丰富性。

  结构方面

  重心不稳:对字的重心把握不准确,使得写出的字看起来东倒西歪,缺乏稳定性。比如一些上下结构的字,上部写得过大过重,下部则过于瘦小,导致整个字头重脚轻;或者左右结构的字,左右部分的重心没有找准,相互不协调,影响了字的整体美感。

  比例失调:不能合理安排笔画和部件之间的比例关系。有的字笔画多的部分写得过于紧凑,笔画少的部分又过于松散;或者在处理不同结构的字时,没有根据其特点调整好各部分的比例。例如写“赢”字,内部各个部件的大小、宽窄比例把握不好,就会使整个字显得杂乱无章,失去楷书应有的规整性。

  结构呆板:在书写时,只是机械地按照结构规则去拼凑笔画,缺乏对结构变化的理解和运用。每个字都写得规规矩矩,毫无生气和变化,如同印刷体一般。楷书虽然讲究规整,但也需要在统一中寻求变化,通过笔画的长短、疏密、开合等变化来体现结构的灵动性。

  临摹方面

  读帖不深入:在临摹之前,没有认真细致地读帖。对字帖上字的笔画形态、结构特点、笔法变化等观察不够全面、深入,只是大致看个模样就开始临写。这样在临摹过程中,很难准确把握字帖的精髓,写出的字与原帖相差甚远。

  临帖不精准:临摹时缺乏耐心和细心,不能严格按照字帖上的笔画形态、位置关系进行书写。笔画的长短、粗细、角度等与原帖存在较大偏差,结构也不够准确。而且在临习过程中,没有及时对照原帖检查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导致错误反复出现,难以取得进步。

  缺乏思考与总结:只是一味地重复临摹,不善于思考和总结。没有分析自己临摹的字与原帖的差距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以及如何改进。也不懂得从临摹中归纳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和方法,不能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书写能力。


2025-05-07

查看附近校区

汉翔是以“用东方经典滋养生命”为己任,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互联网技术、现代教育方法和运营服务标准相结合,自主研发了全套标准化线上线下教学、服务体系与工具,面向儿童和成人,提供琴、棋、书、画在内的线上及线下传统文化教学服务的平台。

北京博文汉翔技术培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京ICP备10056443号

168330oper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