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楷书东坡记游卷》之四:《记游庐山》
苏轼一生中和庐山有四次结缘:英宗治平三年(1066),苏轼护送父亲苏洵的灵柩,自开封回故乡眉山,路过庐山(九江),时年三十一岁;神宗元丰七年(1084),苏轼奉命自贬谪地黄州移住汝州,途中前往筠州看望弟弟苏辙,期间路过庐山,时年四十九岁;哲宗绍圣元年(1094),苏轼被贬岭南,路过庐山,时年五十九岁;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自儋州北归,路过庐山,时年六十六岁。在这四次庐山之行中,第一次和第三次,由于心情沮丧,不适合进山游玩;而第二次和第四次,都是在结束流放生涯后来到庐山,心情舒畅,故而能够饱览山川秀色。只是,第四次来到庐山,苏轼已经年老体衰,只是简单地旧地重游,并没有留下诗文。
释文: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已而见山中僧俗,皆云苏子瞻来矣。不觉作一绝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既自哂前言之谬,又复作两绝云:“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 是故人。”又云:“自昔忆清赏,初游杳霭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旦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不觉失笑。旋入开先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往来山南地十馀日,以为胜绝,不可胜谈。择其尤者,莫如漱玉亭、三峡桥,故作此二诗。最后总老同游西林,又作一绝云:“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余庐山诗尽于此矣。
汉翔书法培训教育,是一所以书画为载体的东方文化素质与兴趣教育培训机构。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书以载道,文以达意”。我们教授的不仅是书法,更是书道。传授文字书写背后的东方文化内涵、礼仪规范、东方美与智慧。
我们的教学理念是“眼在手前,先博后精”。坚实基础,拓展审美,先纵观而后取其专攻。
以上是汉翔儿童书法培训老师分享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给书法学习的朋友们一个清晰的方向,更多资讯内容请登录我们的官方网站:www.shufaedu.com/。
2021-11-01
汉翔荣誉
专业、全新的品牌形象,良好的学员口碑与广泛的社会关注
汉翔是以“用东方经典滋养生命”为己任,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互联网技术、现代教育方法和运营服务标准相结合,自主研发了全套标准化线上线下教学、服务体系与工具,面向儿童和成人,提供琴、棋、书、画在内的线上及线下传统文化教学服务的平台。

北京博文汉翔技术培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京ICP备10056443号
168330operatio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