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书法培训老师谈书法仅仅是瞬间的记录吗?

  书法班

  陈绎曾的理论,使我们对欣赏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性情、哀乐在线条中的表现,也令有志于书法欣赏者着迷不已。前面书法培训老师说过,这是依据作品线条的轨迹,与创作过程同步体验的一种高级审美活动。它的根据是:书法线条是艺术家心理活动的有形的瞬间记录。每一瞬间的心理状态浓缩在抽象的线条中,把这些线条有机地联结起来,便构成了反映创作全过程的作品本身。

  从抽象的书法点线到抽象的性情、哀乐情绪的欣赏转变,在一般观众看来已非易事;象陈绎曾这样的“法眼”在历史上也屈指可数。然而,更有一些人还在这抽象中找到了具象:他们竟能凭借自己卓绝的想象能力,发现创作者其时其地的情绪、挥洒状态的具体表现,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还原”。

  这一点是如何用笔的?一横的运行是逆推还是顺推?收笔的技巧是求滞还是带钩意?书法班老师认为凡艺术家在书写时的具体动作,欣赏者都要有能力通过墨点墨线的形状,将其原意还原出来,从中揣摩作书时的神气、节律、一招一式、习惯等等。更有甚者,连艺术家创作时的具休神态表情也能追索出来,即使相隔几百年之久也没关系。宋人姜夔有云:“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续书谱·血脉篇》)从静止的点画中能看出作者的“挥运之时”(即创作场面),大至作书时的姿势、情态,小至某一笔的细微动作,这种追索确实让人惊愕不已。宋人米芾作书号称刷字,讲究凌厉的笔势,黄庭坚评是“快剑所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这种强健跳荡的姿度,在字中被反映得淋漓尽致‘据说钱世昭为米芾作解,说是有一次宋徽宗召米芾书:

  上映蔗观赏,莆反系袍袖,跳跃便捷,落笔如龙蛇飞动。(《钱氏私志》见《宋人轶事汇编》卷13引)

  我们不知道此公是否有福气亲睹米芾的“跳跃便捷”,但既是内宫事,又是皇帝老儿在场,外人是不能预也不敢预的,因而这只能看作是观赏者对米书形象的追索与想象。但它既以“快剑祈阵”之书风为据,则“反系袍袖,跳跃便捷”的形象场面的追索还原,谅也无大错。不但米芾,唐代草圣张旭的“以发濡墨”、宋人苏轼的“手指间拂拂有酒气出”等等,无一不是后人从字面反溯当时创作场面的好例。这些,又不仅仅是哀乐情绪等较抽象的感觉而已。

  活生生的立体场面而不只是单线顺序的精绪起伏,为书法欣赏平添许多生动之趣。它虽抽象,但离我们业不过分遥远。

2017-02-22

查看附近校区

汉翔是以“用东方经典滋养生命”为己任,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互联网技术、现代教育方法和运营服务标准相结合,自主研发了全套标准化线上线下教学、服务体系与工具,面向儿童和成人,提供琴、棋、书、画在内的线上及线下传统文化教学服务的平台。

北京博文汉翔技术培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京ICP备10056443号

168330oper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