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整正齐
这是楷书结构的第一个原则,唐代孙过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历代书法家所写篆、隶、正书的结构都是整齐平正的。不过行书、草书则不然,它们的笔画、结构,有时从局部看来并不平正,但从整体来看,也是平正的。由于整齐平正的物象,人们看后必产生安稳、舒适的感觉而知其美;若见倾斜不稳的物象,必产生惊险危惧的感觉而知其丑,所以学习楷书首先要求平正。所谓平正,并不是强求每字的横画必平,竖画必直,而是要求每个字稳立在支点上勿失重心。项穆说:“书有三戒:初学分布,戒不均与敧;继知规矩,戒不活与滞:终能纯熟,戒狂怪与俗。”因此学习楷书既须研究平正,又须研究变化。
平正
间架布置要平正,笔画长短要参差,要求正为主。
中正
中竖要写在正中,上点和下竖应垂直,力求保持平正。
横断
左右二横虽中断,但应力求平正安定,不失重心。
竖断
上下二竖虽中分,但应垂直,以求平正,避免偏侧。
让横
横画多者,务求长短各异,宜使中横较长,求平正。
让竖
竖画多者,中间直竖要长,并应垂直勿斜,才能平正。
偏正
结构正者,横画不宜过平,应稍倾勿侧,所谓正者偏之。
偏侧
结构斜者,务求斜中取正,勿失重心所谓偏者正之。
2、上下平稳
这是楷书结构的第二个原则。王羲之说:“字之形势不宜上阔下狭,如此则重轻不相称也。……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假使一个字成上面过重、下面过轻,或上面过小、下面过大,那一定不美,比如“宀”字为帽,上部宜较下部为大,务使上面覆盖下部之上才能好看。又如:“辶”字为旁,则应使下部较上部为大,俾能承受上部。欧阳询说:“字之承上者多,惟上重下轻者是顶戴欲其得势。如叠、驚、聲之类。八诀所谓如人上称下戴,又谓不可头轻尾重是也。”颜真卿说:“欲书先预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稳,或意外生体,令有异势,是之谓巧……”
天复(上广下狭)
天复者,要上面盖尽下面,宜上广下狭,求其平稳。
地载(下广上狭)
地载者,要下画载起上面,宜下重而上轻。
上宽(上大下小)
上占地步者,要上宽而画清窄,下窄而画浊。
下宽(上小下大)
下占地步者,要下宽而画轻,上窄而画重。
二段(上下均分)
二段者,分为两半,校其长短,微加调整,力求上下平稳。
三停(上下三分)
上中下三部等分者,上下宜略宽,中部宜略窄,以求平稳。
中宽(中占地步)
中宽上下窄者,中间略宽,上下宜略窄,使其分均匀平稳。
中窄(上下占地步)
中间窄而上下宽者,上下宜略大,中间宜略小,以求平稳。
3.左右均称
这是楷书结构的第三个原则。欧阳询说:“初学之士,先立大体,横直安置,对待其均齐。”均齐(即均称)的原则分别有四种:(一)绝对均称,如非、林、开等;(二)相对均称,如辅、兆等;(三)部分均称,如禁、莺等;(四)不规则均称,如繁、聲等。汉字形很多,凡是有左右两个或三个以上间架配合而成的字,必须左右均称,才能美观。如左右两边的笔画多少不等,间架简复不同,书写时,则应当采用化密为疏和化疏为密的方法同,使左右疏密均衡,轻重相当。
平分(又名分疆)
左右平分者,如两人并立,左右宜均,尽力避免宽阔。
三均
左中右三部合成者,中间部分要平正,左右务求均称。
左右占(左右占地步)
中窄左右宽者,左右两部宜略宽而长,中部宜略窄而短。
中间占(中占地步)
中宽左右窄者,中间宜较宽大,左右宜较疏而略小。
长方
字形长方者,四角要齐平而稍长,并使左右均称。
短方
字形偏方者,两肩要上开而下合,力求左右均称。
四方
字形四方者,上两肩要平,下两角宜齐,力求左右均称。
浑圆
字形浑圆者,上下左右,四面八方都应力求均称。
四、轻重平衡
这是楷书结构的第四个原则。陈绎曾说:“一切偏旁,皆须令狭长,则右有余地矣。在右者亦然。……审基轻重,使相负荷,计其大小,使相副称为善。”这里所讲的“使相副称”用现代绘画术语来说就是“平衡”。汉字的结构有很多左小右大的字,如佳、清、腾等;也有很多左大右大的字和偏斜不正的字,如删、尉、乙、勿等。因其结构左右宽窄不同,轻重不等,书写时则应采用大小平衡,轻重平衡的原则,掌握字的重心,把较大较重部分的位置称近中心,而将较小较轻部分远离中心;使笔画较多部分的地位放宽,较少部分的地信变窄,或使较大较密部分移近中心,而使较小较疏部分移左而齐上,如鸣、喻等,或者移右而齐上,如知、孰,俾使左右达到轻重平衡状态。
左占(左占地步)
左宽右窄者,要左大而画较瘦,右小而画较肥,使能轻重平衡。
右占(右占地步)
右宽左窄者,要右大而画较瘦,左小而画略肥,如此即可保持平衡。
让左
左重右轻者,要左高而右低,右边应让左,使其平衡。
让右
左轻右重者,要右高而左矮,左边应让右边,使能平衡。
左上平
左小右大者,应使小者齐上,大者重心移左,使能保持平衡。
右下平
左大右小者,应使小者较矮而与左部之脚齐平,如此即能保持平衡。
偏右
上部偏左者,应使下部偏右,如此才能保持平衡。
偏左
上部偏右者,使下部偏左,以便保持平衡。
五、分布均匀
这是楷书结构的第五个原则。所谓分布均匀,是指每字之中所有笔画的分间布合,字与字间的空白距离,行与行间的远近距离是否均匀。王羲之说:“分间布白,远近为宜。”《书法八诀》说:“分间布白,调匀点画是也。”蒋和说:“布白有三: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初学分布,皆须停匀;既知停匀,则求变化,斜正疏密错落其间。”至于如何书写才能达到分布均匀的目的,陈绎曾说:“疏处捺满,密处提飞;平处捺满,险处提飞;捺满则肥,提飞则瘦。”其意是使每一字的所有笔画之间的空白间距力求疏均匀。为此在书法培训中书写时笔画粗细务求肥瘦适宜并使间距空白疏密均匀。
宽
分间宽者,笔画宜肥,形态宜短勿长,力求布白均匀。
窄
分间窄者,笔画宜瘦,形态宜长勿瘠,俾使布白均匀。
疏
间架疏者,笔画不瘦而宜丰,分间布白,宽窄宜均。
密
间架密者,笔画不宜肥而宜瘦,分间布白远近宜均。
单
结构孤单者,笔画宜肥勿小,横画要长而遒劲。
复
部首重叠者,宜瘦勿过大,分间布白远近宜均。
简
笔画少者,宜肥勿瘦,间架要正,直画宜短,点须近上。
繁
笔画多者,宜瘦勿肥,粗细,轻重,分间布白疏密宜均。
六、对比调和
这是楷书结构的第六个原则。所谓对比调和,是指每个字内部各种笔画之间的长短、肥瘦及疏密对比是否调和美观。王羲之说:“分均点画,远近相须;播开研精,调和笔墨;锋纤往来,疏密相附。”点画分布必须力求肥瘦适宜;空白间距必须力求疏密相当。间距疏则笔画宜肥;反之,笔画宜瘦。项穆说:“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曰瘦而已。若书宜长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犹世之论相者不肥不瘦、不长不短为端美也。”因此,学习楷书,务求各种笔画之间的长短、肥瘦及疏密对比符合调和的原则,才能给人们以美感。
长短合度
笔画排叠要疏密停匀,参差不齐,力求长短合度。
肥瘦调和
笔画排列应有阴阳之分,粗细之别,务求肥瘦调和。
大小合宜
两字相合,小则化疏为密,大则化密为疏,力求大小合宜。
疏密停匀
两字相合,疏者宜小,密者宜大,力求疏密调和。
避密就疏
笔画排列要随字形变换,力求避密就疏,避远就近。
穿宽插虚
字画交错者,欲其疏密长短大小停匀,务求穿宽插虚。
左右相应
左右简复不同者,要相生相让,避险就易,力求左右相应。
补其空处
官欲四满方正,空处宜补,使与整体相称。
七、连续各异
这是楷书结构的第七个原则。汉字楷书有许多结构是用同一基本笔画构成的,这些同一笔画在同一字中书写时不可笔笔相同,而应力求各异。包世臣说:“原释庐字一例,乃变换之法,如‘庐’字之撇,初婉转而次斜硬;‘爱’字之撇,初斜硬而次婉转;‘逢’字上点下捺;‘奏’字上捺下点。又如三四横、三四竖、三四撇、三四点及诸口、田、义、人之叠用者,俱宜变换,不宜相同。”又如:“烈”之四点,“氵”之三点都宜各自立势,不可相同,否则必然使人觉得呆板厌烦。所以在书法班学习楷书对于一字中的同样笔画务求笔笔各异。
连点
各点相连,力求上下相应意连,切勿似棋子。
连挑
各挑先后连续,力求互变各异,切勿相同。
连横
各横上下连续,长短要参差,间距要均匀,形态要各异。
连竖
各竖左右连续,高低要参差,形态力求各异。
连撇
上下两撇连续,形态应有不同,下撇之首,宜置于上撇之胸。
连捺
上下两捺先后书写,务变其一,以反捺代正捺。
连钩
各钩先后书写,形态务求各异,如果相同,则必形俗。
连厥
各厥前后书写,形态务求各异,如或相同,则必形丑。
八、反复变化
这是楷书结构第八个原则。汉字楷书许多结构是用若干相同的间架、偏傍部首重叠并合而成的。用同一间架重叠或并排书写时,其形状不可完全相同而应变其一。隋僧智果说:“重并仍促:谓吕、昌、爻、刺等字应上小下大;林、棘、丝、羽等字应左促右宽;森、磊、淼等字则应兼用之。”张怀瓘说:“偃仰向背:谓两字并为一字,须求点画上下偃仰有离合之势。”“鳞羽参差:谓点画编次勿使齐平,如鳞羽参差之状。”王羲之说:“二字合为一体,重不宜长,单不宜小,复不宜大,密胜乎疏,短胜乎长。”
重並
左右重复並列者,彼此应有区别,宜左促而右舒。
重叠
上下重叠者,应上小而下大,三叠者上大而下小,各有不同。
重横
横画重复者,上下不可相同,一般上短下长。各不相同。
重竖
竖画並列者,左右不可相同,而应左瘦右肥。各有不同。
四横
四横重复者,上下二横要异向。中二横宜相同。
四竖
四竖并列者,左右二竖要上开而下合,中二竖宜相同。
排点
四点并列者,要各有变化,不可排列呆板如棋子。
聚点
点挑相聚者,要互相照应,力求生动,不可像砌石。
九、内外相称
这是楷书结构的第九个原则。汉字正楷有许多结构是内外两部分笔画间架配合而成的,书写每一字,在脑中应先有简要概念,而后下笔。赵宧光说:“欲作署书,先想起一字,体裁所得,然后拈笔。落中笔时即作全体。落左和意在右,落右笔意在左,上下同之。”其意,书写外围边框时,先考虑内包结构的简复而定宽窄高低;书写内包结构时,先考虑外围形势而定高低宽窄,务使内外相称。并应注意外围形势,不可机平竖直,避免方正呆板。楷书的特点,横画和外围一般是左稍低,右稍高。若外围是扁方形,则要上肩开而下脚合,切忌直脚下肩。如外围是二面抱左形,勹字用斜抱或竖抱,应视内包结构的简复而定,务使内外相称。
四面合抱(四围包裹)
口字写时,应据内包简复,决定外围高低宽窄,力求内外相称。
三面抱上(即下抱上)
凵字写时,先考虑外围形势,而后写内包,务求内外相称。
三面抱下(即上包下)
冂字写时,如内包简,要上开而下合,内包复,则旁宜直。
三面抱右(即左包右)
匚字写时,左旁用向竖或背竖或垂直,应视内包形势而定。
三面抱左(即上右包)
勹字写时,如内包简单用斜包,若内包繁复用竖包。
二面抱右(即上左包)
厂字写时,应依据内包简复大小,决定外围宽窄高低。
左下抱右(又名横腕)
乙字写时,横腕不宜短,如太短不能容物,务求内外相应。
右上抱左(又名纵腕)
乙字写时,纵腕宜长,但不可太宽,以免散漫,务使内外相称。
十、形象自然
这是楷书的第十个原则。汉字多以自然的形象为基础,故称为象形字,所以书写时可以摹仿自然物体的形象而成字。卫夫人论书法说:“‘点’画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竖’画如万岁枯藤;‘撇’画如陆断犀象;‘捺’画如崩浪雷奔;‘ ’画如百钧弩发;‘ ’画如劲弩筋节……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这是说明学习楷书必须力求形象自然,如果完全横平竖直、形方体圆如几何图案,则必呆板而无美感了。
肥
间架疏而笔画肥者,勿露肉而应力求遒劲丰艳。
瘦
间架疏而笔画瘦者,须求露骨,而应力求流丽清秀。
长
字形长者勿瘦,务求丰艳秀雅,力避长似春蚓秋蛇。
短
字形矮者勿肥,务求精悍秀劲,力避短矮如踏死虾蟆。
大
字形大者,不可过大,宜促令小,力求自然,疏密得宜。
小
字形小者,须略放大,力求自然宽绰丰满得宜。
正
字形正者,四面不可呆板,形态务求自然。
斜
字形偏者,形势力求平稳,不失重心,使其自然。
十一、气象生动
这是楷书结构的第十一个原则。正楷书法有形象和精神两方面,研究间架结构是为表现每字的基本形态;研究用笔书法是为表现每字的精神气象。楷书的精神气象不能离开结构,所以要写成气象生动、风格飘逸的楷书,一方面应注重研究间架结构的形象,同时又当练习用笔书法。姜夔在《续书谱》中说:“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古法,三须纸笔佳,四须险劲(书以骨干为先),五须高明(英爽之气,有骨而后有气),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自然长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癯(音渠,瘦也),肥者如贵游子,劲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仙,端楷如贤士。”
相向
左右相迎者,应各回避,各不妨碍,力求生动。
相背
左右相背者,应照顾,气势贯通,力避呆板。
顺背
左右相顺者,应顺势排列,各不相倚,以求生动。
俯仰
上下相閤者,应彼此照顾,各自盖藏,力求生动。
刚劲
刚劲的籽,点画要体圆而笔方,力求遒劲。
圆润
圆润的字,点画要圆浑无棱角,力求姿态妍媚。
秀丽
秀丽的字,点画要体方笔圆,各色短而书长,使风度英俊。
端庄
端庄的字,点画要方正,结构要精密,气魄大方。
十二、格调统一
这是书法培训老师介绍的楷书结构的第十二个原则。文字书法以结构体裁为格,用笔锋势为调。如果所写的字格调不统一,则必杂乱、粗野,使人见了产生不愉快不舒适的感觉。张绅说:“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有章法,有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孙过庭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通篇之准。”所以每写一字或写一画,必须上下管束,前后照顾。王世贞说:“法成之后,字体有管束;一字管二字,两字管三字,如此管一行,一行管两行,两行管三行,如此管一纸。凡此皆学者所当知也。”
风格一致
笔画的起止和转折,必须体式相同风格一致。
前后均匀
分间布白,上下、左右、大小、疏密,力求前后均匀。
彼此顾盼
一笔为一字的规范,上下、前后,力求彼此顾盼,互相呼应。
首尾相应
一字为终篇的准则,上下前后力求首尾相应。
前后管领
一行之间,要以上领下,以前领后,力求前后管领,不失位置。
上下相当
下一字应受上一字管束,肥瘦、大小,力求上下轻重相当。
左右相称
下一行应受上一行管束,宽窄疏密,力求上下左右相应称。
神气一贯
每字结构体裁、用笔锋势,力求神气一贯。
2016-11-29
汉翔荣誉
专业、全新的品牌形象,良好的学员口碑与广泛的社会关注
汉翔是以“用东方经典滋养生命”为己任,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互联网技术、现代教育方法和运营服务标准相结合,自主研发了全套标准化线上线下教学、服务体系与工具,面向儿童和成人,提供琴、棋、书、画在内的线上及线下传统文化教学服务的平台。
北京博文汉翔技术培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京ICP备10056443号
168330oper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