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在书法班体验书法的“内美”

   “内美”,按字面来理解,就是内在之美。将其融入传统的理论系统中加以分析,这样的解释则显得苍白空洞。《离骚》曾提到“内美”,有“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的句子。汉王逸曰:“言己之生,内含天地之美气。”宋朱熹《楚辞集注》:“生得日月之良,是天赋我美质于内也。”明汪瑗《楚辞集解》:“内美总言上二章祖、父、家世之美,日月生时之美,所取名字之美,故曰纷其盛也。”以上诸家所说的“内美”,主要指“先天所具有的良好品格”。在书法培训中书法的“内美”的理念意蕴颇相近,但在深层意义和具体指向上略有差异。中国书法的“内美”,其和“外美”是相辅相成的,是通过后天的培养、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

  “内美”没有以独立的理论体系出现在古代的学术经典之中,但体现“内美”审美思想的事例却有记载。如《庄子·德充符》中所说的“闉跂支离无脤”和“甕盎大瘿”,他们都是残疾人,但品德高尚、学养深厚,得到了卫灵公与齐桓公的赏识。当人们与这些形体残缺具有大德的人亲近后,反而觉得那些肢体健全的碌碌之辈“其脰肩肩”。因为“闉跂支离无脤”和“甕盎大瘿”的人,有着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就是“内美”。“内”与“外”是形式上的差异,而“美”才是其中的关键。评价书法作品,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不管欣赏者的审美标准有着怎样的差异,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凡被欣赏者接受的东西,在书法班欣赏者眼里必定是美的,是符合欣赏者审美取向的。书法创作中,从发现美到欣赏美都要涉及“内美”与“外美”。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内美”在书法理论与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欣赏书法作品时,首先要用眼睛去看。如果将这一过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就要通过感性认识去甄别作品“外美”的程度,“外美”的发现是直接的。“内美”以“外美”为载体,含蓄深沉,是书法作者境界、品位的反映,其像一把刻度精严的尺子衡量着欣赏者自身的学识。“美”不仅仅是外表“漂亮”的表现,如若一位人品低劣、举止粗俗的花容月貌之女子,无论她如何费尽心思地装扮、搔首弄姿,其最多也只能称为“漂亮”。相反,倘若一位白发苍苍、弯腰驼背的母亲在灯下为其子女一针一线地补衣服,其虽满脸皱纹,但她在欣赏者眼中则是最美的。上乘的书法作品,其寻求的正是这种至纯至大、朴实寻常的“内美”境界。

  陈振濂先生曾在其著述中提到:“书言实处易,虚处难,虚是‘内美’”。“外美”指客观形式与思维,在表现形式上属于实的范畴;“内美”指主观思想与精神,在表现形式上属于虚的领域。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应是虚与实的完美结合,表现为虚与实、“内美”与“外美”的和谐对应。“外美”多依赖于书法作者的笔墨技巧,“内美”多来自书法作者的学养修为。书法作者在提高自己笔墨技巧的同时,积累自身的学养,是作品能够达到“内美”境界的关键,“内美”的核心是境界。书法作品中“内美”的多少,完全取决于书法作者自身境界的高低,又不完全依靠书法作品所生成笔墨的多少。在古人的经典作品中,弥漫着一种独特的韵味,朴素、纯真、天然,这便是“内美”所散发的魅力。  创作出具有“内美”的书法作品不易,欣赏到具有“内美”的书法作品也不易。欣赏者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修养,就决定了其能从作品中获取“美感量”的多寡。

2016-10-27

查看附近校区

汉翔是以“用东方经典滋养生命”为己任,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互联网技术、现代教育方法和运营服务标准相结合,自主研发了全套标准化线上线下教学、服务体系与工具,面向儿童和成人,提供琴、棋、书、画在内的线上及线下传统文化教学服务的平台。

北京博文汉翔技术培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京ICP备10056443号

168330oper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