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书法培训学习中容易忽视的问题

  书法培训班很多同学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学了很久,临了很久,也下了功夫怎么就学不像呢;有时候临像了吧和原帖比比总还是差那么一口气;或者练到一定阶段便不再进步了;又或者学习另外一种字体的时候总是带着前面学过的字体的特征;或者临得很像了但一脱开来写别的字就不是那种字体了......如此种种,往往都会使我们学习书法的热情消失殆尽,其实有一种方法可以解决上述种种问题,而且简单易行那就是——临摹,看到这里很多人都笑了,我每天都在临,其实大部分人都不会真正的“临摹”。

  “临”和“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置碑帖于一旁,仿照其笔画书写的称“临”;以薄纸蒙碑帖上,依其形迹而复写的称“摹”。很多书法爱好者都不屑于“摹”,认为摹是最初级的最入门的手法,没什么多大的用处。其实我们忘了临摹的初衷了,临摹的目的是什么?像,点画像,笔法像,结构像,精气神像。而摹是能否学得像的保证,通过摹写使点画、笔法、结构、起笔、收笔等等组成每一个字的基本元素得到熟悉和掌握。摹好比是吸取营养的过程,也好比是萃取某一种字体的DNA,相信很多书法爱好者或许从来就没摹写过,只是一个劲地临,当然并不是说临不好,要临、摹结合,临和摹是一组搭档,要经常有摹有临同时进行,不能厚此薄彼。摹写好比是进行了一次穿越,直接与大师对话,可以领会每个笔画的细微变化,最大的体会是临写时觉得自己的笔法单一,没有变化甚至千篇一律,而在摹写过程中你会发现变化才是这些书法大师的高妙之处,无论是点画之间,还是起承转结之处。

  摹写还可以纠正你的不正确的写法,有时在摹写中会产生怀疑,怎么摹得和原帖不一样呢?我怎么写不出那样的笔划呢?其实只要简单的一顿笔或者一回笔亦或是稍稍慢点就会写得一模一样,就这样你会吸收到在临写时忽略的东西。就像我在摹写《十七帖》时发现一个很具特点的笔法特征,我且称之为“羲之弧”,在书法培训班一般我们临摹《十七帖》有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偏软,本身《十七帖》的风格“含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临写时往往失刚健和遒劲之意,于是婀娜和婉媚反成败笔。但是只要通过摹写掌握了这个“羲之弧”平和遒润的意韵慢慢会体现出来。南宋姜夔《续书谱》称:“初学书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又称:“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可见摹临结合,能互取其长,互补其短,促进学书进步。

2016-10-12

查看附近校区

汉翔是以“用东方经典滋养生命”为己任,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互联网技术、现代教育方法和运营服务标准相结合,自主研发了全套标准化线上线下教学、服务体系与工具,面向儿童和成人,提供琴、棋、书、画在内的线上及线下传统文化教学服务的平台。

北京博文汉翔技术培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京ICP备10056443号

168330oper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