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少儿书法行书的特征

少儿书法行书的特征是什么?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及理论。他是海内文宗,执艺坛牛耳数十年,是晚明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儿童书法行书的特征。

董其昌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1555)年,张海卒于明毅宗崇祯九(1636)年。董其昌出身贫寒之家,但在仕途上春风得意,青云直上。公元1589年,(万历十七年)三十四岁的董其昌举进士,开始了他此后几十年的仕途生涯。当过编修、讲官,后来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他对政治异常敏感,一有风波,他就坚决辞官归乡,几次反复起用。

董其昌走上书法艺术的道路,出于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起因是在考试时书法不好,遂发愤用功自成名家。这在他的《画禅室随笔》有所记述,其中还自述学书经过:他在十七岁时参加会考,松江知府衷贞吉在批阅考卷时,本可因董其昌的文才而将他名列第一 ,但嫌其考卷上字写得太差,遂将第一改为第二,同时将字写得较好些的董其昌堂侄董源正拔为第一。这件事极大地刺激了董其昌,自此钻研书法。

其画风笔意安闲温和、清新秀丽。他提倡用摹古代替创作。又以禅宗的南北派比附绘画,称“南北宗”。他是尚南贬北,抬高文人画的地位,打击压制和他相抗稀奇的“浙派”。其山水作品,用笔柔和,秀媚有余,魄力不足,缺乏气势,且多辗转摹仿,如《峒关蒲雪图》、《溪山平远图》等,皆为摹古之作。

董其昌有句名言:“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这是历史上书法理论家第一次用韵、法、意三个概念划定晋、唐、宋 三代书法的审美取向。这些看法对人们理解和学习古典书法,起了很好的阐释和引导作用。董其昌一生勤于书画,又享高寿,所以传世作品很多,代表作有《白居易琵琶行》,《三世诰命》、《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倪宽赞》、《前后赤壁赋册》等。

上述是对少儿书法行书的特征做出的分析,董其昌没有留下一部书论专着,但他在实践和研究中得出的心得和主张,散见于其大量的题跋中。

2016-07-06

查看附近校区

汉翔是以“用东方经典滋养生命”为己任,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互联网技术、现代教育方法和运营服务标准相结合,自主研发了全套标准化线上线下教学、服务体系与工具,面向儿童和成人,提供琴、棋、书、画在内的线上及线下传统文化教学服务的平台。

北京博文汉翔技术培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京ICP备10056443号

168330operations